红色安医(第1期) 校名与校址的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21-10-14    来源:校档案馆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

源流深者,光澜必章

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

我们

不忘初心,抚今追昔

回望

近百年安医历史沧桑

肇始黄浦,辗转三地

四易其名,弦歌不辍

“东南”精神从未式微 

镌刻时代记忆

绵延于历史长河

又似耀眼星辰

指路引航




1949年底

学校响应国家号召

校址由上海迁至安徽怀远

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

自此成立

这是一场文化和教育的迁徙征程

更是安徽高等医学教育

自此崛起的崭新篇章

……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国人自办了同德、南洋、亚东几所医科大学,因时局动荡学潮迭起,都遭遇到办学危机,亚东医科大学停办。1926年(民国十五年),毕业于日本千叶医科大学的郭琦元先生自广州回到上海,受亚东医科大学的学生邀请,为提倡和激发国民学术上之真精神与真国民性之教育,5月29日,与汤蠡舟、缪澂中等共创东南医科大学,租定上海南市沪军营外马路363号为校址,薛家浜陈宅为学生宿舍,另设东南医院以备学生实习。先办专科四年,招收学生170人,9月10日开学。此时的学生还包括亚东医科大学失学学生,特增设二三年级及丙寅特别班。郭琦元为校长,缪澂中为教务主任,蔡和钦为辅导主任,刘之網、瞿直甫、夏慎初、汤蠡舟等为教授,汤蠡舟兼任东南医院医务长。



▲图为东南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地址地图




1930年1月1日,校董会遵照教育部章程将校名改为东南医学院。1931年2月12日,在真如桃浦西路购置校基53亩;6月1日开工建设;9月4日,校董事会奉教育部第3245号指令批准立案;9月20日,新校舍建成,学院全部迁入真如校区,原沪军营校区充为医院总院,除此两地以外,附属医院在老西门和南阳桥还有两个分院;同时,废止预科,改办六年制;此时,主席校董为褚民谊先生,副主席校董余云岫先生,院长郭琦元先生。1932年1月28日夜,日军突然向上海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一·二八”事变爆发,真如校舍全部被日军占领,校区损毁严重,仪器文件图书等都遭损失,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行李书籍悉被劫掠。




图为“一·二八事变”中校园受毁图片


图为上海制造局路565号东南医学院大门

  

                                                                                                          
 


此后,学校经历了艰难的重建历程,力图恢复原状。1935年11月,附属医院在法租界萨坡赛路租洋房数座开设分院。1937年“八.一三”事变,第二次淞沪战争爆发,真如校区及沪军营总医院被炸毁,上海沦陷,郭琦元院长奔赴抗日前线,张锡祺教授临危组建校务管理委员会,学校转移至法租界萨坡赛路。时局艰难,彼时学校和医院的开支主要来自张锡祺教授创办的光华眼科医院。1945年,郭琦元从大后方返回上海,与张锡祺等筹备在制造局路546号扩建校舍及医院。1946年11月30日、12月1日,学校策划两次义演募捐活动,邀请京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言慧珠等参加,所得款项全部用于建设校舍。学校迁入新校区后,原萨坡赛路房舍全部改为附属东南医院。


图为募捐义演邀请函


  


 

  

 


1949年,中共中央华东局发出“面向农村,走向内地”六大号召,号召上海各院校内迁。东南医学院积极响应,查安徽省尚未有医学教育机关设立,经华东政府卫生局与皖北行署商议,均认为迁往怀远最为合适,因该地交通便利,且有美国教会设立的民望、民康医院及淮西中学、培德女校等校舍可以利用。8月3日,校务委员会一致通过了内迁决议案。12月1日,先遣队赴怀远进行接管。12月26日上午9时,东南医学院在震旦大学大礼堂,隆重举行了向上海各届话别会,同时举行了青年团员的入团宣誓典礼。12月28日0时45分,东南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师生五百余人,乘专车内迁安徽怀远,担负起建设安徽医学教育和二千三百万安徽人民的医药卫生保健工作,《解放日报》在第一版刊登此新闻。1951年5月华东卫生部、6月华东教育部先后批复,同意东南医学院由私立改为公立。



 


1952年合肥西南郊德胜门外东南岗旧貌


1951年9月,东南医学院奉令迁往合肥,接管皖北人民医院,后选址得胜门外东南岗五百亩高地建设新校区,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安徽医科大学校址。1952年4月19日,东南医学院发布迁校动员,5月7日,师生员工及家属498人抵达合肥,5月12日,正式恢复上课。1952年9月,东南医学院报请安徽省人民政府,申请改名为安徽医学院;9月28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电复同意,29日,安徽省政府函复同意,自10月1日起改称安徽医学院。




 


1969年,中共安徽省核心小组决定将安徽省14所大专院校进行合并,保留6所,安徽省4所医学院校,保留安徽医学院,蚌埠医学院、中医学院、芜湖医专并入安徽医学院。12月26日,安徽省医学院校合并临时领导小组进行了为时3天的第一次工作会议。1970年2月,四所院校分别推选人员组成新的安徽医学院革命委员会,安徽医学院形成了一校四区的局面。1974年,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根据国务院文件通知,安徽医学院蚌埠分院、皖南分院分别改成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1976年,安徽中医学院在原安徽医学院中医分院内兴建,开始独立招生。


 


1985年8月22日,学校呈文省政府,申请参照浙江、河南、河北等省属重点院校的做法,在不改变体制的原则下,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12月1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以政函字(1985)116号文批复,同意安徽医学院改名为安徽医科大学。1996年6月23日,国家教委下文,同意安徽医学院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教计[1996]108号)。至此,安徽医科大学校名正式得以确定。





 



2002年8月,学校经过连续扩招,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决定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建第二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学院);12月13日,学校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购得378.5亩土地建设第二附属医院和南校区。2003年3月10日,第二附属医院主楼桩基工程正式开工;3月12日,省计委同意该项目立项;4月12日,省卫生厅同意设置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3年4月16日,南校区举行开工典礼;6月12日,安徽省教育厅、发改委正式批准成立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9月底完成一期工程4.3万平方米教学及服务设施,10月7日近千名新老学生入住。2008年10月18日,举行了隆重的开诊仪式。随着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第二附属医院已通过JCI认证,开放床位2200余张,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性教学医院。南校区也经过转型发展,现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研究生学院以及临床医学院学生五千余人入住。翡翠路15号这378.5亩土地成为学校的翡翠路校区。




2008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下文,将安徽省建医院成建制一次性移交安徽医科大学管理,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0年6月24日校党委会研究,决定在合肥市新站区征地349亩,其中200亩用于四附院建设,149亩按照4000人办学规模用于第四临床学院建设。2017年4月28日,东校区项目开工,目前已完成项目一、二标段综合验收初验,计划于2020年投入使用,规划学生人数4000人。2018年8月26日四附院新院区开诊运营。玉皇山路与铜陵北路交口349亩土地成为我校东校区。




2012年1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移交安徽医科大学管理,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4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实行临床学院与附属医院“院院合一”,医院同时为“安徽医科大学巢湖临床医学院”。2017年7月,安徽省卫计委将“安徽省精神医学中心”挂靠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巢湖北路64号240亩土地即为安徽医科大学巢湖校区。





2013年5月,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支持合肥、阜阳两市合作共建,我校与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建设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同年9月9日,省卫生厅批复同意该项目。2017年7月9日,附属阜阳医院正式运营,阜阳市阜合现代产业园区黄山路99号239亩土地成为安徽医科大学阜阳校区。



      从1926至今,从上海到怀远到合肥,从东南医科大学到东南医学院到安徽医学院到安徽医科大学,辗转三地四易校名,这曲折的前行路是新中国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剪影,学校为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扎根江淮大地深耕厚植,是安徽省卫生健康体系的创造者和引领者。
      近百年安医大厚重历史和先辈们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奋力开启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新征程的宝贵精神财富,愿我们铸牢初心使命,增添奋勇前行的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