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新闻动态/科室动态

我院开展多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晕厥应急演练

发布时间:2025-10-20    阅读量:

10 月 17 日,我院医院感染管理部、医务部、总务部联合颌面外科一病区及口腔综合科组织开展肺结核、基孔肯雅热及口腔门诊患者晕厥三类场景的多学科联动应急演练。

场景一:肺结核应急演练 —— 筑牢住院部 “感染防控网”

颌面外科一病区针对住院患者突发肺结核场景开展演练。模拟 5 床患者(颌面部肿瘤术后)出现低热、持续性咳嗽、盗汗症状,责任护士发现后立即为患者佩戴口罩、开窗通风,测量生命体征并通知值班医生。医生追问得知患者有结核病史接触史,高度怀疑肺结核,随即上报总指挥;总指挥迅速对接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部,申请启动《呼吸道传染病应急预案》。




演练中,医护人员将患者转移至单人负压隔离病房,检验科人员穿戴防护装备采集痰液标本,通过专用通道送检;同时,医院感染管理部协调结核病定点医院,安排负压救护车转运患者。患者离开后,总务部消杀组对隔离病房及周边区域进行全面消毒,患者使用的被褥、衣物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医院感染管理部同步组织密切接触者进行胸部 X 光、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并落实预防性用药。

场景二:基孔肯雅热应急演练 —— 严守预检分诊 “第一道关口”

口腔综合科预检分诊台率先启动基孔肯雅热应急演练。模拟患者张某因 “牙痛” 就诊,护士常规预检时发现其体温 38.5℃,且伴关节疼痛,追问得知患者 14 天内有东南亚旅行史 —— 符合基孔肯雅热 “发热 + 关节痛 + 疫区旅行史” 的核心预警特征。




发现异常后,护士立即引导患者至独立隔离诊室,同步上报护士长;护士长迅速下达指令,要求医护人员升级二级防护,通知医生进行隔离评估,并联系医院感染管理部启动应急预案。医生在隔离诊室详细采集流行病学史,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上报蜀山区疾控中心,医院感染管理部协调负压救护车转运患者至定点医院。患者转运后,保洁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部指导下,采用等离子空气消毒机、消毒湿巾、1000mg/L 含氯消毒液分别对隔离区域进行了终末消毒,医疗废物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场景三:口腔门诊晕厥应急演练 —— 守护诊疗过程 “生命安全线”

除传染病防控外,演练还涵盖口腔门诊常见突发医疗事件 —— 患者晕厥处置的应急演练。模拟患者李女士(50 岁,糖尿病史 5 年,空腹就诊)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治疗时,因紧张、低血糖突发晕厥。




医生发现患者晕厥后,立即呼叫护士启动应急预案:护士迅速将牙椅调至水平位,解开患者领口保持呼吸通畅,给予 3L/min 吸氧;医务部同步通知麻醉科、外科支援,并拨打 120 急救电话。麻醉科医生到场后,测得患者血压 80/50mmHg、血糖 3.0mmol/L,判断为低血糖晕厥,立即给予 50% 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直至120急救车到达现场,安全转运。

演练结束后,医院感染管理部、医务部、颌面外科共同召开总结会。医院感染管理部表示,三类演练均实现了 “流程顺畅、响应及时、处置规范” 的目标,但仍需在细节上优化,如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准确性、终末消毒操作熟练度等。医务部表示,此次多学科联动演练打破了科室壁垒,后续需建立 “定期演练 + 复盘改进” 机制,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跨科室应急培训;口腔颌面外科表示,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把应急处置流程融入日常工作,确保突发情况发生时 “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此次多场景应急演练,全面检验了我院对传染病及突发医疗事件及,门诊突发晕厥患者的应对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多学科协作机制。未来,我院将持续以 “实战化” 演练为抓手,筑牢医疗安全与感染防控防线,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务部部长邵建、口腔颌面外科执行主任陈新、口腔综合科护士长刘佳佳担任各场景总指挥,总务部全程参与,医院感染管理部副部长余瑞全程参与并指导总结,各参演科室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圆满完成演练任务。2025年新入职医务人员进行了全程观摩,二病区当日值班医务人员参加了一病区观摩。(医院感染管理部 余瑞)